镇宁虹映村:“小菊花”让村民腰包鼓起来

近日,记者走进镇宁自治县扁担山镇虹映村贵州红之映种植有限公司菊花种植基地,只见一个个大棚整齐排列,一株株菊花竞相盛开。

大棚菊花长势喜人

大棚里,基地负责人马龙正在对一批含苞待放的菊花进行抹芽,双手一掰一摘,剔除多余侧芽,只留植株上最大的一个花苞,他介绍:“花苞以下十厘米内多余的腋芽要全部清除,否则会互相争夺养分,影响菊花的质量和形状。”


【资料图】

据了解,马龙从2015年开始种植白菊和黄菊,一年可采摘两季,采摘后的菊花除销往全国各地外,还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

负责人正在查看菊花生长情况

“目前基地已有70个大棚,占地面积50亩,菊花的市场需求量大,只要品质好就不愁销路,我们通过微信朋友圈宣传、熟人介绍、与收购商达成稳定的合作关系等方式,基本能实现应销尽销。”马龙说。

马龙告诉记者,2015年,他开始学习菊花种植技术,并在虹映村流转土地进行种植。为降低菊花购苗成本,2019年,马龙开始自己培育菊花苗。之后,他又修建了一座冷库,方便进行菊花储存及运输。

“现在基地每年育苗700万余株,一部分外销,剩下300万余株自用,不仅节约了成本,还增加了花苗销售收入。” 马龙说,菊花一季可带来约80万元的销售收入,实现160万元的年产值。

盛开的菊花

菊花基地不仅给马龙带来了可观的收益,还给附近村民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渠道。育苗、栽种、管护、采收、销售等,全年都需要人工。家住虹映村的村民伍元珍告诉记者:“从基地建设之初到现在,我都在这里务工,每天能挣到80元,工作比较稳定。”

“如今,基地里一年四季都有工人,稳定务工人数共12人,忙的时候需要增加二三十个工人,一年下来要发放近40万元的务工费。”马龙说道,未来,该基地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带动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助力虹映村乡村振兴。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超然 郭黎潇

推荐内容